体育建筑管理专业方向是一个交叉性学科,通过调研与实践探索,在专业建设中不断调整。明确以社会体育为基础,以体育建筑管理为特色的专业发展方向后,体育系不断梳理课程体系,逐渐形成了以课堂讲授为主线,以社会体育指导和体育建筑实习为桥梁,结合运动项目教学,创建“体育与建筑、管理融合”的课程教学平台,体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和我校体育建筑管理特色。构建了“社会体育指导”、“赛事裁判组织”和“体育建筑管理”三个教学平台,以及相应的系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行“2+2”的教学模式,即两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基础教学,两年体育建筑管理专业方向课程教学。通过该种模式,夯实了学生的社会体育理论基础,突出了专业方向课程,便于学生接受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邀请台湾树德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作为外延知识结构的重要补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建立多层次的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验证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场所。根据专业定位和特色,建立了“三级核心实习基地”。以“社区体育中心”为核心的基础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指导社会成员科学锻炼的机会;以“省内、高校竞赛组织”为核心的专业实习基地,通过各类体育赛事使学生组织竞赛和执裁能力得以提高;以“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陕西省大型体育场馆、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上海华体西可体育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全民健身设施规划咨询有限公司”等为核心的特色实习基地,为学生特色专业核心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形成多学科融合的师资队伍
良好的师资配置是办好专业的支柱,尤其是交叉性学科需要高学科融合的师资队伍。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时,注重不同学科人才的搭配,强调体育与建筑的结合;走出去时,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培养。目前,专业拥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管理、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设备和计算机等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还有一批来自上海华体西可体育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全民健身设施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康大体育工程有限公司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体育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导师。通过培养学缘结构丰富的教师队伍和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导师,专业形成了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且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013年体育建筑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称号。
以专业教材建设健全课程理论体系
教材是完善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而言,经过近20年的建设,理论体系趋于成熟,教材建设也日趋完善。但就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建筑管理方向特色专业而言,该领域无专业教材。为此,专业自创建以来,致力于教材建设工作。在教材建设中致力于将体育学、建筑学、管理学等学科相结合,使教材不仅体现我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也能够填补体育学科在一些领域中教材建设方面的空白,以解决特色专业学生教材系统化问题。经过十年的试用并不断完善,编撰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体育建筑管理方向系列教材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填补了我国该领域专业教材的空白。其中,《体育场馆运行管理》一书于2013年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在专业建设中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以课堂讲授为主线,以体育场地建筑施工实习、竞赛组织实习、体质监测实习为桥梁,结合运动项目教学,开展创新竞赛,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创新意识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自我发展机制。